土木与交通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位于五山校区,2008年1月由原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和原交通学院合并而成。学院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3个、本科专业7个、广东省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名牌专业2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建筑学院共建)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 |
工程硕士培养领域 | 建筑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管理 |
本科专业 | 土木工程、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 |
广东省重点学科 | 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力学 |
广东省名牌专业 | 土木工程、工程力学 |
学院现有教职工226人,其中专任教师185人。在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62人,副高职称81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145人。
学院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3人。此外,学院还聘请了一批兼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包括双聘院士4人、名誉教授1人、讲座教授4人、客座或兼职教授7人。
学院目前设有7个系,分别为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工程系、工程力学系、船舶与海洋工程系、水利工程系、工程管理系、道路工程系。现有在校生3113人,其中博士生189人、硕士生1041人(全日制726人,非全日制315人)、本科生1831人、继续教育学生52人。
学院开设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材料力学)和省级精品课程5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混凝土结构理论、结构力学、钢结构),拥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教学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虚拟仿真中心)。
学院实验中心下设16个专业实验室,共有专职实验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实验中心总面积15000多平方米,设备总数14177件,总资产1829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213件,40万元以上设备50件。
近年来,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16件;发表论文969篇,其中SCI和EI收录论文589篇;新增科研项目810项,到校科研经费2.73亿元,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和经费分别为58项和3859万元。
学院致力于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的交流合作,先后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伊利洛伊大学香槟分校、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等共同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学位项目及学生短期交流项目。此外,学院还在香港和澳门建立了3个境外学生实习基地。
在众多企业和校友的赞助支持下,学院设有一系列奖助学金。各专业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满意度高。
学生层次 | 国际合作大学 | 国际合作项目 |
博士生 | 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 博士双学位项目(CSC博士生联合培养)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国防学院 | CSC博士生培养项目 | |
硕士生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 硕士双学位项目 |
英国利兹大学 | ||
美国伊利洛伊大学香槟分校 | 3+2本硕双学位项目 | |
美国密苏里大学 | ||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 ||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 3+1+1本硕双学位项目 | |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 | 4+2本硕双学位项目 | |
美国匹兹堡州立大学 | 研究生短期交换项目 | |
意大利巴里理工大学 | ||
本科生 | 英国爱丁堡大学 | 2+2本科双学位项目 |
英国伯明翰大学 | ||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 | ||
澳大利亚西澳大学 | 3+2本硕连读项目 | |
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 | ||
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UIUC) | ||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 4+2本硕连读项目 | |
英国伯明翰大学 | 短期学分课程交换项目 | |
韩国建国大学 | 短期交换项目 | |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 | ||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 3+1本科交换生项目 |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 短期实习项目 | |
英国考文垂大学 | 联合课程设计 |
作为企业家和工程师的摇篮,土木与交通学院已为我国土木工程、交通运输、航空航天、船舶工业、水利工程等行业和部门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全国尤其是在华南与港澳地区拥有较大影响。今后学院将继续坚持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质量,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